星期六, 十二月 31, 2011

二零一二


浓浓的佳节气氛笼罩了整个12月,
2011总算到了尾声。
发现这十年仿佛过的太快,
还没来的及回味21世纪的细节,又不知觉过了十二个年头。
未来到底会是怎样?再多想就已到了2012。
音乐还能如何的被发掘,若没有极限,那到底会有多远?
本地中文独立音乐还剩多少把火苗?
会否再有像当年我们那群充满热血的音乐极端分子出现?
多少音乐/艺术青年赶得上这一班列车?
还会有多少个孩子延续这一道光芒,不让微光熄灭?
我们没有过于严肃,没有老调重谈,
只是依然沸腾的期待着,期待着未知数带来不一样的痛快,
期待人生巨轮起落滚动的颠簸,期待下一秒瞳孔及细胞的变奏。

最后一天,免不了回顾。
今年,"动态度"做了什么:

4月30日 - 动态度"亚洲音乐节"创意市集


7月2日 - "抢救独立新闻在线"筹款义演


8月21日 - "宠物同谋"大马音乐派对


10月8日 - "静电流动"电子音乐会


若愿望会在独特的节日较灵验,
那么允许我们许一个愿:
"祝福本地独立音乐场景,
  川流不息,绵绵不断"
约定,"二零一二"见!

- S君在"动态度"的文章, 以独立音乐的一分子告别2011~

朝气曙光的影戏后摇























有时候,听的比看的更实在,你们说不是吗?
会说故事的电影,视觉在不困难的情形底下轻松进入头脑里,
看见什么,就是什么。
音乐最伟大之处,就是让那长在五官后边的耳朵听见画面,
经过耳膜的声波,输入脑海产生层层叠叠的戏份。

有些歌就是不需歌词,但已被赋予灵魂的在世间存在,
已被音乐弹奏的丰富景象钩挂着。
近年来,后摇滚”较长篇的曲章,画面最为显赫,
以迷幻,阴暗,凄美,悲痛等情绪杂陈,
这类慢性自杀式的煎熬是让听觉痛快的。
而本地乐队Metaphor,“后摇”音乐兵团的分支,
激情前卫的沉稳里透露认真的朝气,
一股积极往梦想的世外桃园步进的朝气。

澎湃的,激动的,起伏的,细微的,铺陈着类似电影里的桥段,
并不会是序幕,而是电影主人翁在电影结束前的精华,
一切已被证实,一切已接近完结,情节亦被揭穿,答案已被揭晓,
那可是戏里最令人动容的部分;
然而这并不是一部电影,而是音乐,
Metaphor呈现着这一类“影戏”音乐,使得听者耳朵清楚的“看见”。

他们第一张小碟Preface,和任何一部电影都无关,
五首曲目,是五个不需言词的故事。
当键盘弹起时,心里可以淌着泪。
当音墙出现时,无奈的悲愤狂吼。
当节奏敲打凌厉/伶俐时,生命也跟着颤抖
没有言语的隔阂,也谈不上悲壮,像上文所说的,
它们只是一道曙光,从绝望里初露锋芒,势必将深渊猛兽击败,
至少能砍下那往上攀爬的怪手,以免被它再拉下去。
Metaphor的音乐确实不比其他本地“后摇乐”来的沉淀,
那一直往上爬且不理会旁边的任何引诱,也没有歇息的迹象,
遗憾的是,强韧的演奏力度,却忽略了那太过直线向上的沉闷。
虽然录音技术差强人意,是“独立音乐”时刻处在的困境,
Preface最后隐藏曲目的“刻意”为听觉享受扳回一城,
低传真的粗质录音效果, 倒是在稍微反差的情况下让听众铭记。

有看过Metaphor现场演出的乐友们,
都会被他们那些能触摸的音乐动感震撼。
每次表演都往往绽放一种慑人的力量,观众的灵魂也许就会因此出窍,
先别说是因为勤于练习的结果,优美的旋律铺陈像流水般顺畅也功不可没。
演出时的现场氛围扮演起重要的角色,
无论是摆动身躯的动力,还是他们的音乐潜意识驱使身体的律动,
可都是Metaphor音乐自然散发出的独特魅力。
纵使音乐光盘终究不比现场表演来的全面,
可是在调高音量的扩音器被屈服后,还是能感受无力低档的排山倒海。

还没购买此小碟的朋友,可向动态度联系及询问;
已拥有这全独立制作的唱片知音,请再次调低你的椅背,
进入另一平行时空,扮演心灵称职的角色去吧!


- 以上S君文章将在Mint杂志刊登,想在2011年结束前贴上,以便记录~

明艳磨蚀了过程



大约二十年前,一把温柔婉约的歌声,
唱着深情故事,多年来以女人的观点剖析感情伤处。
在那个年代成长的华人大概都认识她,
九十年代“中文都市情歌”若没有她的歌声像是少了些什么似的。
两千年开始,多首华语流行曲从她那里传唱之后,
大部分人或许都忘了她是一位香港人,也逐渐忘了她的粤语歌。

某一天,无意的在电台里听见她,林忆莲,那久违的歌声,
本地中文电台非常罕见的播放着一首独特类别的粤语歌曲 - “枯榮”,
难得的听见现今粤语流行歌坛久未露面的所谓“另类音乐”,
这也许让人怀面了二十年前的“王菲另类效应”。
有好一段长的时间,郁闷的粤语乐坛在华人心中浮浮沉寂,
香港歌手纷纷照顾个人在中国市场的“饭碗”,
唱华语歌曲多于粤语歌时,粤语歌减少产量的惨况自然发生。
当然,猖獗的盗版,下载及不健康的流行文化亦是主要的因素,
造就从新世纪开始的中文歌无论华或粤语,至今都是一样乏味。

让人欣赏的,不只因为这是“Sandy林忆莲”的歌。
难得一位唱了多年的代表性实力女歌手,认真的监制,选曲,及配唱,
然后制作出这一首少尝试过的风格,那才是令人惊喜的地方。
“枯榮”里的妖媚,狂野,梦呓般的一句句吟唱,
特喜欢她铿锵有力的将歌词意境表达得清晰到味,扣人心弦。
唯美无暇,诗篇般的描述,用词颇为深度,反映人类对名利得失的价值观。


编曲的原始鼓点使这曲生色不少,原曲作者“常石磊”的钢琴伴奏奠定编曲去向。
副歌在这类歌曲里,通常都不比主歌前段的部分来的印象深刻,
这就是“流行曲”及“经典作”的分别,流行曲注重副歌的耐听度和可听性,
一旦日子久了,就因为时间的关系渐渐令人淡忘。
而歌曲最重要的还是其原始的画面,灵魂,意境的主要开端,
听下来才真正能时刻留在听者的心里。
也因此“枯榮” 副歌部分虽然极为考验着歌者能发挥的水平,
而且Sandy的掌控能力也浑然天成,但还是不小心的揭露了歌曲缺点,
副歌像是有着 一种“理所当然”的旋律,达不到主副歌统一的效果。


过了不久,林忆莲的另一首作品“子”面世,
同样来自常石磊的曲,这一首填上了华语的词。
华语歌的音域比较广,在高音的部分会听见林忆莲天籁的声线;
天籁的也许不来自她的歌声,是此曲的旋律使然。
就像电影演员遇着了好的剧本,只要能投入角色,演技就有机会脱颖而出成为焦点。
全曲无论是旋律,编曲,制作都表现相当出色。
前段已听得出这是大气的管弦乐篇章,澎湃气势像是充满着画面的电影主题曲,
到了中段开始融入电音元素,起承转合一步步地向歌里输入生命的力量。

最后唱至破音的部分很明显是向冰岛歌后Bjork借鉴,
利用声音的极限来表现歌者和歌曲融为一体后,激昂情绪的顶点。
歌词围绕着环保的主题,娓娓道出自然生态被破坏后的感受,
短短两段歌词引述失去后的生灵涂炭,
蓝天已遍布了乌鸦,但更能够让人珍惜一丝希望的阳光。

蜕变后的林忆莲,这次重新出发确实让好多人刮目相看,
听到的两首新歌已让人期待她的专辑。
她为这沉闷的音乐界添上该有的音色。
这音色,本就应该存在的,
只是,外表的明艳,磨蚀了真实的过程,
若有更多像以上介绍的歌被创作出,那该有多好,
一个成熟及多元的中文音乐界才称得上稳健。

- 以上是S君还没被登上的文章,想在2011年结束前贴上,以便记录~

星期日, 十二月 25, 2011

西低盘的岁月旋转 (二)




在2011年结束之前,
承诺一定要将还没听完的专辑通通放进CD盘。
"它们"大约留在我房间里一个星期了,
无论如何,这是总结了今年第二回在英国网站收购的唱片。

这一次,可说是有惊无险,
首先,得知朋友会从赫里福德回吉隆坡过圣诞节,
那当然不能错过机会再网罗一些CD。
这一次A君没有买。由于上次S君担心友人行李过重,
并还没完全买下所有想要的,而这一次算是稍微完整了心头所好;
但还是会有遗珠之憾,浏览HMV网站接近两个星期,
出现了几种状况:

价钱不合理 - 虽然在这里没法购得,但是价钱若超过这里CD店的票价,还是会慎重考虑。
搜寻找不到 - 有两种情形,一就是在英国没发行过此唱片,或已不再上架。
便宜没有货 - CD的价钱,图片资料都还在网站内,但偏偏缺货。
不是心头好 - 如果可以,DCMG二人还是会挑选自己非常喜欢的CD唱片,才将它买下。

所以就没法网购像是,King Crimson, Sigur Ros, 或Oh Land 的处女作"Fauna", 等等的唱片,
Yellow Magic Orchestra还在S君的考虑当中。

终于,决定好一切登入网站填放地址的时候,竟发现字母数量有所限制,
在担心是否能够寄到目的地时,收到消息只寄来了一半的CD,
另外的几张是否寄失或还没寄到都还没被证实,
结果在友人回到本地后,得知在临走的一刻收到邮差的包裹,
将另三张CD一同带了回来。
最后只剩下Miles Davis的"Get Up with It"生死未仆,但收到其他的就已经很欣慰了!

总共到手的7张唱片,5张S君,两张帮乐友"达摩"购买,
在一星期前就已乖乖躺在房间CD架里:

                                 
















James Blake - Self titled album(Deluxe Edition)

这是在今年十月推出新EP的James Blake,
回馈想同时拥有专辑及EP而出版的特别盘。
封面颜色换上再阴沉点的黑色,呈现"X射线"的效果。
仔细聆听James Blake的声音之后,
发现犹如一把带有骚灵的歌声唱着诡异的电子音乐。

                                         















Mogwai - Young Team(Deluxe Edition)

"Young Team"发行十年,重整母带后发行的珍藏版,
附送多一张CD,收录几首现场录音及新曲。
这除了是"魔怪"们的经典,也是整个后摇滚时代的重要代表作,
值得一再收藏。

                                         















Tom Waits - Mule Variations


除了"Swordfishtrombones"及"Rain Dogs"之外,
另一张想收藏的Tom Waits专辑,就是"Mule Variations",
应该是当初听了里面的歌,惊觉在当时离"Rain Dogs"十四年之后,
原始味道竟然还可以保持浓厚,真实乐器演奏情绪反而更升华,
那份不退色的老旧情怀,至今还在出现。

                                       















St. Vincent - Actor

老实说,那个男人不会为"Annie Clark"(St. Vincent本名)着迷,
那头俏丽的自然卷,在台上狂飙电吉他的风姿,
幻想与舞台底下的观众做爱般疯狂。
S君选买上一张,原因只是喜欢里面某些歌曲,
评价甚高的"Strange Mercy"在本地唱片行也可找到。

                                   















Rage against the Machine - Self titled album

在大约十年前就很希望买下的唱片,
当时连本地二手CD店都难买到,
原因无非这张唱片确实是太罕见了,
"说唱摇滚"的始祖,Limp Bizkit和Linkin Park可以滚到远远的。
RATM强烈政治理念对那经典封面的影响,
让拥有此唱片成为临死前必做的一件事。

                                   
















Miles Davis - Get Up with It


"Get Up with It"可说是"Miles Davis"电气时代的最后之作,
已超越了爵士范畴的一张专辑,
其惊人之处是在某些歌里,
"Miles Davis"竟然放下手上的"小号喇叭",弹奏起电风琴。
序曲"He Loved Him Madly" 是向另一位当时刚过世的爵士大师,
"Duke Ellington"致敬。










- S君

星期二, 十二月 20, 2011

袅袅余音


忘了告诉大家。
在"静电流动"宣传期间,到过mapkl一趟,
忘了当天是为了什么而去,只记得在临走时顺便将"静电"的传单,
交给了可爱的mapkl女员工"J小姐"。

S君:可以在这里放其他演出场地的音乐会传单吗?
J小姐:可以丫,放在"White Box"的柜台上吧,
               那里有放很多不同活动的传单。
S君:好的,谢谢。


放好了传单之后。。

J小姐:你有认识任何一位文学作家可以为我们贡献文字吗?
S君:贡献文字?
J小姐:bla.. bla.. bla.. 一番解释之后。。

然后,就为他们写了以下这组蛮长的诗句:

“翩翩起舞袅袅余音歌颂满满之情,
  人生海海韵律飘飘无畏靡靡之音”

再然后,这"十四言"的诗句被雕刻在mapkl publika户外的地面上,
当然,不是只有我这一句,
而是连同60句以上各个单位不同语言的诗句一起被"雕"。

再再然后,12月17日的开幕仪式,


但是,S君没有出席,
因为恰巧同一天与音乐伙伴们在森林内办大事兼享受大自然,
所以到现在为止,S君没真正看过那雕刻在地面上的字,哀~
这个星期六的平安夜,也许会过去看一场演出,顺便过目吧。

其实在当时总共给了"J小姐"三句,
分享另两句没被选上的:

“异声不愁空独奏,只叹知音渐难留”


“人在自信的抬头远望时,
  也别忘了谦卑的低头看看,
  你现在,做到了!”

- S君

宠物任务完成! (转贴)



宠物被解放后,
疲于奔命的逃到各个国土,
但是没有人知道,两对雌雄同谋
每次出走都带着一项艰难使命。
利用专业技能及秘密武器,化身狂野演绎生物,
完全脱离现实的投入编排好的角色。
行动书函藏进隐形的音乐背包里,
上面还写着:
"征服各个舞台,催化各位观众"

不被拆穿的功夫在亲切的笑容里隐藏着,
犹如宠物般对没到过的城市充满着好奇,
热诚的对待工作揭露了一点点蛛丝马迹,
对本身的工作要求达到完美境界却不为身边的人带来麻烦。
那时一个让人怀疑的努力表现,
但是从开始到结束都找不到此项证据,
就真的让我们自叹措手不及。



唯一证据确凿的,
就是一组原本无心插柳的乐队,
携带着所有具代表性而且独特风格的乐队品牌设计,
从服饰,音乐,唱片,乐队标签都一一深入民心。

在短短的几年内,成立工作室,
不下30首的作品浮出台面。
以及到达多个国家留下宠物踪迹,
"不可能的任务"原来只是正在行动的掩饰词语!



辛苦挂上的气球台背不比宠物的摇身一变吸引,
温暖的绵羊已变成守护的老鹰,
可爱的小猫已变成灵敏的猎豹,
爱睡的母牛已变成凶狠的女狼,
得病的骆驼已变成帅劲的野马,
连不什么改变的醒目"虎子"也成为领头的壮虎!
怎样不让目瞪口呆的面具观众迷恋,
亢奋会令狭小的空间更拥挤,也各能跳跃,
这是一早策划好的诡计~

丰富生命的色彩,只需要一秒的华丽。
每一个隙缝都精彩,需要多少血汗的努力。
一霎那的痛快,深刻着享乐的无边无际,
那么接近一小时的催化行动,经已谋杀了万颗无用的细胞,
他们的暴力武器,已从乐器里发射出去!



适应能力强,再不一样的环境,
都能发挥同样的效果。
我们没有舞台,却可以在音箱上站的更高。
我们没有道具,就连镜子都能发挥创意。
观众太过接近,那么干脆不分你我一起舞动,
融入观众群做招牌动作。
这就是一场好的演出,好的艺人,
最基本的一个条件,和唯一需要做的事:
"用心的表演在你喜爱的舞台上"



宠物在任务完成后,已被遣送回国,
确定无人伤亡,反而绑架了欢乐回去。
留下了流连忘返的"主人"。
他们在观众记忆里注入了快乐晶片,
提醒人类在痛苦中别忘了,
音乐也可以这样的玩乐~

- 转贴2011年8月24日,S君在"动态度"的文章

星期日, 十一月 27, 2011

聆听本地电流的音波



一年又一年,全世界的独立乐者至今不断的陆续浮现。
独立声势从不减弱,无论任何国家,
都会有不畏强权的青年,他们可是一群音乐极端分子,
激情的埋头玩音乐,歌曲一首一首的像婴孩般诞生。
不管时间多长,各类歌曲小样,小碟,专辑到音乐会现场录音大碟,
独立的制作完成,除了音乐;封面设计艺术,音乐影像,
都发挥着商业体制以外的创意杰作。
意外的,独立音乐有这样的一个坊间说法:
“那是不能登上大雅之堂,亦不够冠冕堂皇的音乐,
像是穷乡僻壤的草根劣作。”
这被那些表面华丽却无知的人类留下刻板印象。
可是,我们对此在乎吗?
没有一位真正爱乐者稀罕纸醉金迷,除非你不是爱乐者。
听着古典大作却对它一窍不通上流社会人士,
比谁都过着狗屎般的糜烂生活。

然而,一切依然那么实际。
我们承认现实无法妥协,还是需要万恶的金钱。
不能为自己糊口,谈不上拿起最基本的乐器玩音乐。
可是,我们享受这一种得过且过,贫穷不堪的生活,
好些人宁愿啃面包,逞强却享受辛苦过后得来的结果,
那时一种难以形容的充实。
这恐怕是从五十年前摇滚乐降落地球后,
无论任何国度及时代, 就一直存有的现象。

马来西亚的独立电子音乐,也许比以上更需要现实一些。
电子音乐器材通常比一般音乐来得繁复,
若是对自身作品有所要求,或想完美的做出现场电子音乐表演,
难免会同时需要超过一件以上的电子音乐器材。
换句话说,会比买一支吉他需要更大的消费,才能达到最完整的效果。
通常,电子音乐人必需有一台笔记型电脑,
以方便存放和同时发出更多的电子声响,
然后随着不同音乐人的所需,
采用不同的效果器及电子合成器,来完成一首首的作品。
好些音乐器材在本地或许买不到,
到外国网站订购可能也会比较昂贵。

《本地独立音乐和电音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若摇滚乐是淡而无味却营养丰富的白面包,
那么电子音乐的出现就像是为白面包涂上浓郁牛油,或铺上香醇的加椰。
从本地独立音乐大概十年的回忆记载中,
电子音乐的出现是从乐队在摇滚乐里加上电子元素开始萌芽。
以本地摇滚音乐的简历来看,
音乐风格从强硬的“庞克”,“金属”,“硬核”,
慢慢开始延伸出玩迷幻及前卫摇滚的乐团,对声音效果的运用渐渐有所要求,
直至“后摇滚”像瘟疫般爆发,在近几年本地独音圈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就更甚嚣尘上的蔓延一种抛开摇滚乐规律的表演方式,
及在摇滚乐内展现出多种风格的可能性。
自然的,更多的电子乐元素就从歌曲和演出的时候派上用场。

当然,以上现象不止在马来西亚发生,
好多国家亦是如此,而真正的电子音乐的发展也不相伯仲;
也就是说,电子音乐除了八十年代的
“迪士可舞曲”和“嘻哈” 文化被商业包装之外,
其基本的电子音乐风格也慢慢的从九十年代衍生,
出现了像碎拍,智能舞曲,氛围电音,复古电子及实验电音等风格,
无论国内或国外,就这样涌现了好些爱乐者开始迷恋的电子音韵。

本地独立电子音乐发展史,
从大概十年前“Herb Vendors”, “Space Bar”, “Disco Mafia”等乐团开始,
DJ舞曲的曲风显然,其中也涵盖着少许的Trip-Hop氛围。
由于当时电脑软件开始普及,对科技发出渴望及挑战的音乐人此起彼落,
一群“卧室音乐家”就此诞生,“Urban XS”就是其中一位,
用电脑软件创作出各类风格的音乐人。
而提到实验电子音乐,不能不提及本地实验音乐人“利光”。
他在卧室里独自一人出版过多张实验作品。
从 “Unmotion Picture Soundtrack”开始,
就不停往实验声响及声音艺术的方向迈进,
当然利用的音乐仪器少不了电子器材。

《中文电子音乐场景的乍现》
自“Silent Prayer” 解散之后,吉他手 Keat就对电子音乐的专研不曾停止过。
在举办了几年的跨年舞曲派对后,
以“Silent Keat”的名义,终于在2008年推出个人大碟,
双CD的概念融合了两种个性而产生不同的情绪。
风格包含了碎拍节奏及电子民谣。

“忙”主音吉他手“隆凯”,沉浸在独立音乐超过十年,
经历了不少的人生坎坷体验后,放开思绪到国外自助旅行,
过程中吸取不少大自然精华,而演变成一段段的灵感泉源。
“Forbidden Culture”的 音乐大概就是这样成型。

在这十年里都喜欢独自玩乐的“flica”,
是本地不可多得的智能舞曲单人乐队。
电子音乐在全世界开始盛行时,flica 的出现无形对听众带来极大的回响。
与多位外国的电子艺人合作,出版相互重编的歌曲,
其音乐在日本开始被留意,后来在国内配合视觉影像作了多场演出。

“Rainf”对声音的讲究是在认识他一段时间后被渐渐发现。
以刮碟机及混音器为主要乐器,创作偏向阴暗的电音舞曲。
显少现场演出的他,每每表演都让现场观众赞叹其歌曲制作,
他让舞曲的层次感循序渐进,令人回味无穷。

由“俊峰”领军的“电棒乐队”在2006年参与了“街头回响”音乐会。
加入了女主音后,开始由笔记型电脑的演奏方式,
向欢乐缤纷的八十年代怀旧电子曲风演进,
但是沉重旋律及重拍节奏的歌曲更引人入胜。

“迷幻雪芒果”从07年至今,呈现了多首浪漫甜美的Indie Pop,
乐队主脑人物“迷幻”对年轻的女主音的偏爱已不是什么新鲜事。
在大概换了四个主音后,发现每一位都离不开一种脱俗的韵味,
这无疑对他们的迷幻电音带来锦上添花之效果 。

《电音厂牌,音乐会及电音时代》
除了本地电子乐队之外,
本地电音独立厂牌Mu-nest也在2006年成立。
它鼓吹的“电音弹唱”及“智能舞曲”,
偏向于静态的电子音乐都可在其厂牌中找着。
Mu-nest主要招集国内外的独立电子音乐单位,帮助他们发行唱片,
“flica”第一张大碟也是在Mu-nest旗下发行。
近年积极的协办电子音乐会,务必将电子音乐推广给更多的本地听众。

2008年由“动态度”举办的第一届音乐节,
是本地第一个拥有电音平台的音乐盛会。
破天荒的将电子音乐和摇滚乐分隔出来,
现场的摇滚舞台和电音舞台让乐队轮流的上阵演出,
凸现了电音在现场演出的重要性。

今年,一股来势汹汹的电音风潮正吹得起劲,
各个配合影像的电子音乐会陆续举办,
“静电流动”音乐会,“Knob It”,“Super Everything”等都在2011年内发生。
近两年的电子乐队如“Like Sliver”, “TiC”, “The Great Metropolitan Expressway”
都有着令人啧啧称奇的表现,这印证着本地电子音乐的时代已降临,
多块耀眼的踏脚石正随着节拍往前抖动。

要听见“闪电雷光”,可以播放着电子音乐。
电子节奏及流动电波带来的快感,
声音在左右扩音器来回流动,
感受着几乎已进入体内的缓慢电流。
当吉隆坡夜店一间又一间的供养着所谓“上流人士”虚度的消遣,
一首又一首将原本不差的电子舞曲加速,重复,拼贴的轮流侮辱时,
让原创的电子音乐救赎这一群无辜的野鬼孤魂吧!

- S君“独立声色”文章

星期一, 十一月 07, 2011

升圣

生命是充满玄幻的物体,
从婴孩到三十年后历经风霜的身与心,
却还是健全的运作着。
希望再过三十年之后,
能明白为何在这一天写下那么玄的诗:

善喜情凄虚慵音,
安渡三十悟恬静,
愿心不歇升梦梯,
盼乐续奏至圣境。



- 2011年11月7日
S君

星期一, 十月 24, 2011

你如我一样的恶劣



外边冷风徐徐,讨饭的乞丐哆嗦着身体匿藏在桥低下。
入夜的"加利福尼亚",红灯的照耀已盖过了月色,
醉纷纷的人群溜达在西部的"圣莫尼卡"大道。

视线寻觅各类夜总会,
然后步进一间民谣酒厅,名为"游吟诗人"。
空间狭小,挤满着铜臭味,
老旧的装潢,时空即刻变换至六十年代。
四周酒气财色,进来的女生望而却步,纷纷离开,
逐渐包围着的,都是满脸胡楂的老顾客,
身穿浅色背心及牛仔外套,满口讳言的谈笑风生。

摆放在中间的一台木制钢琴引人注目,
穿梭在人群里的几只公猫,优雅的躺卧在木钢琴四周。
这是老板为所有醉熏老男人设的调剂,
流连忘返的诡计通常凑效,留下的就会再喝多几杯"屎水"。
没有特定的人弹奏,今天也不例外;
忽然不知从那窜进来了一位俊俏男生,头戴渔夫帽,坐在琴前,
手指开始有所动作时,酒厅内突然一片宁静,
所有人的眼神犀利望着同一个方向,
仿佛等待他奏出一首大家不卖涨的歌,然后吐槽一番。

结果,弹出"I Hope That I Don't Fall in Love with You"
没有嘘声却鸦雀无声,目瞪口呆的现象切换了酒厅应有的画面。
他,年轻的声音带着沧桑唱出老男人的心声,
周围喧哗时大笑的脸孔开始惆怅,
原来在城里,啤酒和笑容只是掩饰悲伤的道具。
个个皆是,心理埋藏着不一样的憾事,
牵挂着一个男人的一生。



还来不及回神,低沉的声音再次传来,
歌声竟可再老十年,犹如"Captain Beefheart"及"Louis Armstrong"上了他的体内,
他的脸开始变得有点险恶,点燃了香烟,继续歌唱。
"游吟诗人"也许是一间时空酒厅,
时间已超过了现实世界的速度,
像是经历了人世间种种事故,带有讽刺意味的歌唱出,
时而趣怪,时而狂妄,一时阴森,一时小丑般的声音表情诠释,
全场共鸣之余喝彩不断,大伙儿继续干杯,
感慨社会的病态,人类的冷漠,感情的腐败。
他接下来利用述说性的方式,边歌唱,一边说故事,
"Shore Leave"就是那么让人爱上,丝丝入扣的情怀投进歌里。

赫然出现好几位乐手,
班卓琴,电子风琴,手风琴,低音提琴,长号等乐器,
配合他的木钢琴和吉他,还有不时穿插在歌曲里的各类敲击乐。
然后,已大乐队的方式呈现着"Rain Dog",
一首讲述当流浪狗被雨淋走了凡走过必留下的味道,而迷失了方向,
他说,他就是这条流浪狗,迷失了回家的方向。



那一小时的演出,却像是过了二十年,
他已变成了顽固的"老烟枪",然后实验的把玩着老派摇滚,
也不忌讳的对政治,反战意识强烈控诉。
时光继续迁移至2011年,
他依然西装笔挺,但掩盖不了满脸岁月痕迹,
告诉所有人,"我就是我,不能忍受和我工作的人请自便"

将近酒厅打烊的时候,他的声音更见沙哑,
是疲累? 或许烟酒太多,但都已不重要。
末曲"Hold On"以最后一口气唱出,
大家终于忍不住老泪纵横,离开时,他说:
"我,今年62岁,唱尽了你们的一生,因为你们如我,一样的恶劣"

以上用了一个短篇故事,
形容了"Tom Waits"这四十年的一些音乐事迹,
内容是虚构的,却可以刻画出大家对他歌曲意境的幻想,
宛如一场梦,用了一个晚上,唱出四十年里美国男人的一生。

1972年,"Tom Waits",一位24岁的美国加州少年,
一名民谣歌手,还在歌厅唱这旋律优美的情歌,
述说着一遍又一遍的悲情往事。
到了80年代,在专辑内用了大量乐器,
从民谣,蓝调,爵士,老派摇滚,赋予实验大胆的表现方法,
让传统民谣不至于泛滥的出现,
使得在他每一张专辑里两三首的民谣提升了聆听价值。

2011年10月24日,"如我一样的恶劣"正式发行,
是"Tom Waits"相隔七年后的一张全新录音专辑,
在发行的同一天,美国的某些特定独立唱片店里将举行聆听派对。
13首曲目,妻子"Kathleen Brennan"依旧和他共同监制此唱片。
纵使风格没有变,但对这位唱了接近四十年,
却还能听的见他的歌声,亦然感动,实属难得。

从今天起,请大家将心肝脾肺肾的苍老通通拔出,
将它摆在脸上,才是真正不枉此生的魅力。

- S君

星期四, 十月 20, 2011

西低盘的岁月旋转

"DCMG"二人委托了朋友从英国带回来了十张CD,
都是这几年里想买却在这里找不着的专辑。
A君S君从大英帝国买了CD好几次,
那满足和快乐完全透漏在二人脸上,
原因无他,拿着马来西亚唱片店里没有的专辑,
心情未免会有少许的亢奋。

S君买的六张唱片,两张双CD,
每一张的价格平均都会比这里便宜。
然后发现每一张风格都不一样,不过全都是西洋专辑:


Battles-EP C/B EP

曾在"激进战役团队"网誌里提到,
Battles这一张较实验的初作,会更吸引"DCMG"的听觉,得却如此。
两张小碟加上他们第一张单曲合成的双CD,
充塞着S君电脑两旁的微型喇叭!


Flaming Lips - Embryonic

在两年前刚发行时就已介绍的Flaming Lips最新专辑- 充满趣味的大碟Embryonic,
等了那么久,终于舍得将它买下。
Embryonic的豪华版本已躺在A君CD架里很久,
S君却等待着也许有别的版本在吉隆坡出现时,
结果还是从国外买回来了普通版。


Portishead - Third

隔了十年之后,Trip Hop天团Portishead突然发行的第三张专辑"Third",
哪怕在三年前已经在好多乐迷的唱机里重复播放。
简单的封面设计隐藏着脱俗的意境,
浓厚的反战意识埋藏在好些歌曲里。


Eminem - The Marshall Mathers LP

虽然,这是一张个人主义有点过份的专辑,
但无可否认这也是一张代表性的唱片。
无论是代表着阿姆先生的高峰创作能力,
也是象征美国的庸俗文化已达到另一种肆无忌惮的境界,
民主社会的言论自由程度突破了攻击性的词汇,
不过也让街上的假愤怒青年了解何谓真正的不满。
操他妈的就更需要大声的直接了当,不用鬼鬼祟祟。
S君也特地等了那么多年,找机会买一张完全不删除的版本。


Miles Davis - Live-Evil

当到手了之后才发现,
这张1971年,Miles Davis电气爵士时代的其中一张经典,
除了专辑名称"Live"和它的倒写"Evil"有着特别的意思,
曲目里的"Selim"及"Sivad"也是同个概念,
反映着Miles Davis对后现代主义的醒觉,
将他从小就在演奏的爵士乐反传统的进行实验,
成了他影响往后四十年极多音乐人的创作思维。


Super Furry Animals - Rings Around The World

在去年SFA主音来到吉隆坡已个人名义Gruff Rhys巡唱的时候,
才真正的留意了他们的音乐。
乐友介绍了这一张在当年评价颇高的专辑,
在众多专辑里就选了这一张电子味十足,风格多元的来听。
听Super Furry Animals,不知觉会将他们和同样来自英国的"Blur"比较,
而Rings Around The World部分歌曲更让S君联想起"13",
但撇除这个想法,还是会对此唱片爱不释手。

六张个性鲜明的"西低"还没开始听,就在此先作个记录,
等听完了之后吧,若有其他不同的感受,
再与大家在这里作文字上分享。

PS:只记得A君买的四张唱片的其中两张,
Panda BearMuse的专辑,
其他的就让他来介绍呗~

- S君

星期三, 十月 12, 2011

无言感激,心照不宣



"去年的某一天","两个月前",
"那一刻","现在","昨天","前天"。。。
太多零碎的过程,拼拼凑凑的零散记忆,
一分疲倦加上一分满足,
加上一页生命的乐章,一点人生的虚耗,
快乐的缺憾是属于充实的。

十月七日早上,迎接日本乐队们的来临,
感动的期待着,"静电"终于开始发动引擎。
零碎的过程也终于合成为一,
为筹备到宣传经历的一年时间,有了一个完整的交待。





Ika的歌声依然让人屏息静听,
厚厚的幸福感不经意流露,
那也许是个动力,我们期待的完整专辑,已经是她计划中的事。
沧桑的龙先生,一把吉他演奏着深思乐章。
两位片刻柔唱,让音乐环顾"隐地"四周。



在还没忘怀"类银"的马六甲电音风姿,
就延续那一晚的节奏,在静电里掀开序幕。
当所有人正期待他们出现的时候,惊讶在台上出现了六个人。
过后,很欣慰的听到Teoh说:
"你说过这是个交叉表演,当然来点不一样的"
在懊恼着他们为何要打鼓的时候,敬业的他们跟从指示,
最重要的是,重编我们熟悉的"类银"歌曲,
风格改头换面,却是首首让人振奋。



电棒x迷幻雪芒果,机器人声效,倩女般的新主唱,
一个个每见过的细节耳目一新。
虽然感觉上平分了两支乐队的个别特色,
发挥互相合作的精神也有待加强,
但为了他们所有的原创心血,值得起立鼓掌!



flica特别为此演出"加电"!
显少的见着他把玩着效果器,
将平时听见的氛围电音增加高亢的情感。
与合作无间的Fairuz再次合作,
配合着节拍转换的影像,
画面感再达到更高层次。



naph带着渔夫帽的羞涩,没有出现在他的音乐里。
虽然整体演出略带沉闷,却音乐感丰富。
播放大量编排好的自由爵士
陪同着他的吉他演奏,沉淀于他的音乐世界。



他是一位太空探索者,
Okamotonoriaki,企图在充满星光的未来宇宙里探索,
只有在现场才能意会到的歌曲意境,
一首首演奏带你游进外太空。
此行陪同的其他乐队成员,原来是来自他另一支乐队"IIKO",
他们除了日本以外,第一次到国外演出。
以乐队方式排练了Okamotonoriaki的歌曲,
让专辑内听到的,在现场演出时显得更有张力。



在静电举办的前两天,看了看节目流程,
有那么一刻担心冷僻的电子音乐会否带来冷场,
尤其梦幻的Evade作压轴乐队。
当他们最后出场时,完全推翻了以上说法。
我们非常幸会的听见超过一半以上的歌曲,
将是他们在明年三月发行的新歌,
新曲已抛开梦幻浪漫的旋律,
严肃中带着意识认真的主题。
节奏更为强烈,Faye那欲罢不能的编曲,
让现场电子气氛推倒最高点,观众被震撼音韵彻底溶化!



动态度经历了三年半的音乐漫游,
每一次的音乐献礼,都尽力呈现不一样及创新的舞台。
不能说是呕心沥血,也称不上完美无瑕,
但都正在迈向一步一脚印的经验堡垒。
这一次的全电子,
希望能为本地独立音乐翻开新的篇章。



记得十月八日三点半下午的第一首曲子奏起时,
满满的感动蜂拥而至,"静电流动",终于成型,
总有一件实现的理想,是大家亲手抚育成长。
这一刻,心里想象化作为现实。
这必定是个团队工作的力量,
各方面的同心协力,比起一人完成一件事情,来的更获益良多。
我们互助的精神永垂不朽。
在此,悄悄地无言感激,偷偷地心照不宣~

- S君

星期日, 九月 25, 2011

一夜蓝色的梦游



一幕夜帘拉开,静思有时,躁动有时。
月色黯淡,凌晨之雾由遥远的山林里漂流着,
烟雾渐渐增加,团团的迷蒙了现实景况。
闭上沉重眼皮需要稍微用力,
睡前的那一刻,看见的暗黑是舒适的。

StrawberryDreamOldDemo by Evade

进入了梦境,朦胧与重拍冲撞着,
赤裸着上身,心脏和节拍的跳动相互相承。
看见一片蓝色的草莓园,原来是草莓一粒粒徜徉在海面上。
梦里的草莓树巨大茁壮,特别重味的草莓带着微酸,
尝过之后比尼古丁更为上瘾。
这不会是一场充满甜味的睡眠,
却是一个浪漫梦游的开始。

沉重情绪在"这日"发生,
音乐精灵因此化身丘比特散发爱苗。
情窦初开的心终于被撬开,暗恋终於水落石出。
暧昧的节奏在前半段此起彼落,
电吉他及刮牒声响也在后伴随鼓励。

梦里下起雨是多么幸福的事,凉意投进心深处。
在雨夜下沐浴,触碰的雨水,无所谓一碰即散,
梦里的雨比真实更为立体,仿佛是若即若离的身躯。
迷恋你的印象,是幻想沐浴在你的臂弯。



电子节拍不停的像机器般操作,
一小段落的惧怕片刻之后,梦已到最深处,夜色更黑,
喇叭的起奏,类似车子警铃不时响起,
梦境已被带至远离山水的地方,进入了寂寥的城市夜景,
且无助的呆在囚笼里眺望未来。

忽然间,跳跃的节奏,另一类舞曲的乍现,
那里是充满活力的海边。
是否要沉睡者醒觉,等待苏醒的时候已降临,
调皮的叫嚷自由,梦已被打散。
一切压力期待着被阳光暴晒,
节奏继续倒数着睁开双眼的一刻。



这就像是一个梦的故事,诉说着不间断的飘渺梦游记。
Evade,来自澳门的三人电子音乐组合,
呈现迷幻曲风的他们也被称为一支Dream-Pop乐队。
Sonia带着纯美的声线,唱游着一个个幻化的梦之情节。
编曲功力异常的Faye,别怀疑,他是一位男生版的Faye。
吉他手Brandon的点缀及那迷幻旋律主要都是来自他。
最近的现场演出加上了DJ及视觉影像,
演出成面更丰富,画面如虎添翼般动人完整。



他们的首张同名EP,简单不造作的唱片封面,
一棵深蓝色的老树,被浅蓝色的唱片封套包围着。
七首完美的曲子,用上好几年的制作完成,
好的作品永远不愁用多少时间酝酿。
两首中文歌曲,三首英文,恰到好处。

电子声响随着转盘在扬声器播放之余,
也会听到一点点的中国传统乐器出现,
原来不过分的宣扬中国传统乐器才是难得一听。
虽然在掌握乐器在歌曲特色里并称不上扎实,
但是电音浑厚及多元重叠的混合,
听下去竟然可渗入实验氛围的场景。

不能不提,终曲重混的"这日",
雷鬼风格鲜明,让气氛一度转换,
虽然小碟曲目不多,但严肃认真的聆听之后,
轻松的结尾,耳朵因此不至于沉闷。

也许大家对澳门的印象并不是太深刻,
Evade的出现,让我们对澳门的艺术氛围开始了解。
个人认为澳门会比香港有着较高的文化造诣,
或是说思维更为自由,创作版图也更为广阔。

2011年10月他们的到来,除了是音乐上的交流,
说不定也是一段文化交流之旅。

- S君

星期日, 九月 18, 2011

银丘

美丽的瞳孔,隔着一片镜头,
一百年之后,我出生在一座银色山丘。
无数和我一样的脸孔
无数没有灵魂的铁锈。
清晨凉雾变烟霾白昼,
光合作用被枯萎残留,
一亩绿叶悠悠替代海市蜃楼,
还需要昙花一现那么久。

终于,伸出我笨重的双手,接不住一滴雨水的清流。
终于,人类一刻聪明的成就,却是愚昧的生态杀手。
终于,地球像灰尘渺小的寄生在宇宙,蚂蚁也无法被拯救。
终于,人类比动物更兽,残酷的是,他们是我唯一的朋友,
毫无选择的仅有。


- S君

星期日, 八月 28, 2011

静电流动



虽然S君在"动态度"里齐心合力主办了好多的音乐会,
但是与A君一起合作搞现场音乐会还是头一遭。
诚意向认识DCMG的朋友介绍,
"静电流动"电子音乐节!

DCMG成为了协办单位,A君首次参与音乐会制作的部分,
合作一场DCMG两人都偏喜爱的电子音乐盛会,
主要是演出乐队本身的音乐风格,
都是我们二人较喜欢听的音乐。
希望整个音乐会顺利举办,
也希望"静电流动"这以电子音乐为主的音乐会能持续举办!

以下文稿是"静电流动"的详细介绍:


引言
动态度”自2008年以来,都在积极推广本地中文独立音乐。
无论是一年一度的音乐节,或一系列的“联合出击”音乐会,
都得到外界正面的回响,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观众的投入,乐队们的团结,
都印证着本地中文独立音乐正在茁壮的可能性。

在来临的十月,秉持着多媒体艺术合作的精神,
“动态度”诚意的向大家呈现,“静电流动”音乐会。

音乐 - 静态和电子声响的融合
在我们的认知和解读里,独立音乐并不是一种音乐风格,
而是所有音乐最根本的内在精神,最原始和不受任何外在加冕,
独立的去表现世界上任何一种音乐。
正当如此,音乐是不限制于任何的音乐风格。
抛开世间对独立音乐的刻板印象,除了摇滚乐,
“静电流动”将静态和电子声响融合,呈现和以往不一样的音乐演出。

概念 - 互动和跨越合作
挑战电子音乐冷酷的极限,开放的合作方式,体现一种新颖的表演。
除了本地乐队,“动态度”邀约亚洲乐队的互动交流方式再次的突破!
续新加坡,香港,印尼,台湾,中国之后,
这一次诚意邀请了来自澳门的电子乐队Evade
日本的氛围乐大将naph
以及以齐全乐队成员到场的Okamotonoriaki
这是个除了音乐以外,
舞台设计,灯光设计,视觉效果,创意市集,艺术展览的融合,
也是一种整体性跨越藩篱的合作,产生一种流动的美感。

主题 - 复古与现代
复古是一种回忆,现代是一种眼前发生着的事与物。
六,七十年代渴望科技发达的来临;而现代人们却怀念复古味浓厚的年代。
将复古和现代科技的元素融合,制作成一种冲突却充满心思的玩意。
海报设计利用了六十到八十年代的电器,和现今社会追求的科技相交换,
让人疯狂爱上的“复古前卫机器人”就这样诞生。
随入场门票附送的纸制机器人也一样,一种原始的未来感缓缓蠕动。
这个表达穿越时空的概念,也是“静电流动”主题的跨越思维方案。

视觉和听觉的双重享受
现场表演的音乐可以是Analog和Digital音乐的结合,
脑海里已能想象传统乐器和现在数码音乐器材所产生的声响。

舞台画面也将是配合这一次主题特别创作的视觉艺术,
配合着音乐同时候发放,视觉和听觉同时并用。
舞台和灯光设计是“动态度”的另一个突破,
一直以来合作得非常愉快的Avem及PrismSpectrum灯光赞助,
在全电子的音乐环境低下必定能发挥另一类的灯光表现。
用DIY方式的制作立体感舞台,
将放映机与舞台的背景画面结合。

未来 - 流动的力量
除了室内的音乐流动,“动态度”也希望这是一个整体流动的音乐演出。
如果在资源充足的情形下,“静电流动”将会是一个系列性的音乐会。
希望可以在马来西亚几个充满艺术气息的场地,以一样的舞台设计,
将整个“静电流动”的主题移动,可称之为“移动式音乐演出”。

- S君

星期三, 八月 03, 2011

宠物同谋音乐派对!


"宠物集体离家出走,
绑架欢乐寻找同谋"

再不要为了无聊的生活找个烂借口了,
根本是自己不懂得找寻生活乐趣。
释放你家里的宠物吧,
它比你更需要自由。
也许有一天,你家里养的猫,狗,甚至乌龟会开口对你说:
我们要尽情的狂欢派对。

"动态度" 和 "扩音版图"2011年诚意制作,
将摇滚与舞曲结合,
阴森和浮夸凑集,
夺目的服装,与绚丽的彩灯争奇斗艳。
呈现一场色彩斑斓的"宠物同谋"大马音乐派对!

这一次特别邀请到中国"舞曲朋克"乐队Pet Conspiracy煽动现场气氛。
音乐会也特别以他们的中文名"宠物同谋"
来一起作一个配合及构思主题。

刚发行最新专辑的他们,
在中国专辑发表会里,
两位狂野女主唱尽情散发本能,
舞台上的肢体动作让观众血脉喷张!
现场完美糅合了Crystal Castle以及德国超现实电影的剧场气氛。

2008年,"宠物同谋"在欧洲崭露头角,
并在欧洲最酷的俱乐部表演,
并因此获得了国际观众的喜爱,
而且欧洲各大媒体都纷纷争相报道。
他们在中国的迅速走红,让他们成为
"2009年当月优秀MTV乐队"和"2010中国最佳电子乐队"

在此之前,别忘了利用跳动的音符热身。
现场的序幕表演嘉宾有"Enterprise"以及"孬乐队"
"Enterprise",一支本地刚组合不久的乐队,
却一鸣惊人的受到青睐。
难得一支加上敲击乐器的乐团,丰富了节奏的多元性。
演出实力浑厚,表现看起来经验老道,必定能发挥所长。

"孬乐队"在休息了蛮长的一段时间之后,
重新出发,囤积了满满的古怪表演点子,
一发不可收拾!

日期:8月21日
时间:8:00pm
地点:The Annexe Gallery
预售门票:RM35(附送宠物面具,送完为止)
现场门票:RM45(门票而已)
超值配套门票:RM55(附送限量版精美签名海报,一罐啤酒和宠物面具)

凡在网上购买超过十张门票者将享有10%折扣!(booking@soundscape-record​s.com)

[以上新闻稿会在很多地方出现 - S君]

星期日, 七月 24, 2011

冰岛歌姬魅力回归



很少听过的歌里,
有着那么优美的副歌,再次结合铜管乐带来的澎湃,
预告着Bjork最新专辑Biophilia的非凡气势。



大概有四年的时间,酝酿着这位冰岛歌后的创意,
暂定在今年九月发行这多媒体科技唱片。
和"苹果"的合作,
融入了游戏应用软件,网上下载,立体网站
部分歌曲还利用iPad来录制。

首发了两支单曲,
最难的可贵的是这么多经历后,
在众多编曲尝试的现今音乐里,还能听见她回归电音。
与其说"回归",更贴切的该是怀面及最适合她的完美组合,
这已是她音乐的根基。
以下首支单曲Crystalline,
4:20部分的电音节奏让S君非常期待专辑在这里的发行。



Bjork对声音和乐器的考究是没停止过,
这一次到了发明新乐器的时候。
西洋风琴与传统乐器Gamelan制作而成的一种新键盘 - Gameleste
期待以下制作过程的背景音乐出现在专辑内。



这一次玩的乐器还有样貌类似炒锅的瑞士乐器Hang
一种独奏就已经很好听的敲击乐。
专辑里合作的乐手Manu Delago,超水准的演奏:





Bjork对中东国家的情意结甚浓厚,
叙利亚音乐人Omar Souleyman
为她混音了三首歌曲。
这一类用传统乐器的混音方式风味十足。



不食人间烟火的魅力依旧,
大自然造就创意丰富的她,
其实一直以来,都足够让我们不用刻意留意她的特出唱腔。
等候着一张能重复好多次播放的唱片,
希望这一张能够吧~

- S君

星期六, 七月 23, 2011

三十年,这一刻



用了很久的时间来上载,为了纪念这一刻的感动。
长达十四年的法律纠纷,除了解散了原本的Pink Floyd
也幻灭了乐队一起在台上演出的画面。

三十年前,Comfortably Numb在"The Wall"里的经典部分,
就是David Gilmour站在迷墙上,居高临下的与Roger Waters的对唱。
哪会想到,因为团员之间的不和,
造成在"迷墙"演唱会里,彼此最后对唱这一曲。
当时观众认为的绝响,在一个非常漫长的等候里,
终于在2010的"迷墙",以同样的演出方式,
惊喜的重现眼前。

就将要老态龙钟的两位,三十年后站在尖端科技的舞台上,
进入时间隧道游走于回忆及未来之间。
不变的是根深蒂固的概念,增加的是时代变迁的点滴。


S君对当初他们没法延续完整组合的遗憾,
这一刻,已倍感释怀。
明年二月,"The Wall"巡演会到澳洲和纽西兰,
已越来越接近我们的国土,
你们说,DCMG二人有可能到哪里观赏吗?

- S君

星期一, 七月 18, 2011

移动的历史古迹


第一届的数码与艺术文化节(DA+C Festival)
在槟城成功开跑!

配合乔治市文化节的其中一项艺术活动,
总共三天在Suffolk House这槟城历史悠久的建筑屋范围内举行。

DA+C Festival 2011 Teaser from dac on Vimeo.


融合了展览,讲座,训练营和视觉音乐会的活动,
主要是已数码视觉艺术为主线,
却在文化遗产之城内举办,展现了独特的文化传承与交流。
独立乐友主要是参与了在晚上举行的视觉音乐会,
这是一个完整性的相互合作。

最近频频在独立音乐会里出现的视觉影像,
都是配合音乐演奏而让音乐更有画面感。
在这一次短短95分钟的演出里,对调身份合作,
以独立音乐加强与突出影像画面的真实感。

参与的乐手有三位,
我们熟悉的flica,久违的rainf,与本地后摇乐队deepset。
配合着Fairuz,Fauzi,和Kontak!那精心策划的数码影像。


将影像投射在Suffolk House整座建筑物的外墙上,
产生出的立体感是毋庸置疑的。


Fairuz的现场摄录与同时播放的技术成功进行,
立体的森林随着颜色的转换移动。
flica虽然在庞大的建筑地下显得渺小,
却能触怒枯干的树枝,火焰随后焚烧起脆弱的枯枝,
起伏的音乐让火势逐渐猛烈。





这是一个无助男人的故事,也是Kontak!想告诉我们的回忆。
观看着社会繁华却悲哀的城市,
拨动着身上的翅膀,想逃离飞往无名的地方,
飞翔的过程栩栩如生,男人的回忆历历在目。
deepset后摇情绪充分融入了故事里头。

续"吉隆坡一日"后,
"槟城的一日"当然要留给此次演出,
Fauzi一日拍摄槟城人民的生活,
赫然发现画面出现的老翁,竟然就在我们落脚的宾馆对面居住着。
到最后投射的建筑物,将立体的程度变得更层次化,
Suffolk House已完全融入影像,
仿佛建筑发出了耀眼的灯光。

- S君